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蔡万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余永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刁海风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主要面临的风险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公司未来经营计划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应充分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东莞市创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深圳创世纪的全资子公 司
宜宾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深圳创世纪的全资子公司
无锡市创世纪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深圳创世纪的全 资子公司
深圳市华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无锡创世纪控股 60%的 子公司
创世纪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主营对外投资业务,公司和深圳创世纪合计持股 100%的全资子公司
广州市霏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营五轴数控机床业务,创世纪投资(深圳)控 股 50.8197%的子公司
赫勒精机(江苏)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赫勒精机控股 75%的子公 司
香港台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国际贸易业务,深圳创世纪的全 资子公司
无锡市创群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国际贸易业务,香港台群 的全资子公司
台群(越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香港台群的全资子公 司
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的简称,是一种由过程控制的 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 序,通过计算机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执行事先设定动作,通过刀具将毛坯料加 工成半成品、成品、零件
又称钻攻机,一种切削金属的机床,是集切削、钻孔、攻牙为一体、工作效率最 快且高精度的机床
主轴为垂直状态的加工中心,其结构形式多为固定立柱,工作台为长方形,适合 加工盘、套、板类零件
一般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 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主要应用于精密器械、高精零部件的加工
主轴轴线与工作台垂直设置的加工中心,整体结构是门式框架,由双立柱和顶梁 构成,中间为横梁,适用于加工大型工件和形状复杂的工件
一种金属切削机床,加工时工件旋转,刀具移动切削,主要用来加工外圆、内圆 和螺纹等
一种主轴箱移动式数控车床,属于高精度复合加工设备,主要用于精密轴类、异 型非标件的大批量生产,其核心特点在于“材料动、刀具固定”,通过主轴 Z轴移 动配合 C轴旋转完成加工
是一种专门用于金属型材加工的机械设备,核心功能包括切割、钻孔、攻丝、铣 削、开槽等,适用于铝合金、钢材、铜材等多种材质
又称“精雕机”,一种由程序控制的自动化机床、通过刀具切割将毛坯料加工成半 成品、成品零件,主要应用在玻璃面板、陶瓷加工、工装模具等行业
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s) 三者结合,亦称“信息家电”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报。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 2024年年报。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 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 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 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 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 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 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 生的损益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公司业务所属行业为“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1年 1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文件明确提出国家要重点发展“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数控机床,又称“工业母机”,指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制造业的“心脏”,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制造业竞争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柱产业,是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战略产业。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如下:
全球机床市场中,日本、德国、美国、中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机床行业已经形成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大而不强”,高端产品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使得我国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的难题,而贸易摩擦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机床核心技术自主化率低的现状不仅限制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还会限制下游制造业的升级,我国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我国中、低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分别高于 65%、82%,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但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 6%,国产化空间很大。
随着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市场对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复杂性加工特征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也越来越高,倒逼机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已呈现进口替代趋势,机床行业的未来发展为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经营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2、机床产业支持政策频出,助力行业走高端自主可控路线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将数控机床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要 求实现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80%。2021年 3月,国务院发 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高端数控机床等 产业创新发展。2023年 4月,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高端数控机床创新发展行动计 划》要求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数控机床产业发展。2023年 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控机床产业的 高质量发展是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保障。2024年 4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要求淘汰服役超 10年的老旧机床,推动航空、 光伏等领域高端设备更新,到 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 2023年增长 2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 推动数控机床等工业装备更新升级。 3、新一轮上行周期开启,设备更新政策释放存量市场潜力 机床产品的寿命一般约为 10年,但长时间工作的重型切削机床寿命为 7-8年,我国 机床行业过去发展也呈现以 10年为周期的特征。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 2020年至今,受益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机床行业更新替代需求及进口替代等多 重有利条件,我国机床行业开始回暖,2020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 45万台,2024 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 69.5万台,2025年 1-6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 40万台,同比增 长 13.5%,上行趋势已现。 图3-1 中国历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
以未来 10年、20年为周期看当前机床市场,目前机床行业仍处于上行初期。尽管下游市场过去几年经历快速扩张形成了庞大存量设备市场,在设备折旧刚性的影响下,未来更新替换叠加新增需求仍将支撑机床市场达到较高市场规模,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
近年来,随着国产数控机床性能提升以及产业链逐渐完善,数控机床国产化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机床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总体进口明显下降,出口增长,顺差金额扩大。2024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为 54.9亿美元,同比下降 9.9%,出口额为 82.1亿美元,同比增长 5.6%,贸易顺差为 27.2亿美元。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为48.3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出口额为56.0亿美元,同比增长 1.3%,贸易顺差为 7.7亿美元。
目前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新的技术革新,也拉动高精度数控机床设备采购需求。其中,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与电池精密结构件、低空飞行器与发动机壳体、人工智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部件、智能传感器部件、人形机器人及机器狗的关节模组和复杂结构件等加工需求带动高精度数控机床采购需求增长。
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主轴、丝杆、线轨、刀库以及结构件等,目前国内各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与国际品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提出了明确规划:到 202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80%、30%;主轴、丝杆、线轨等中高端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目前,国内机床企业正在不断突破掌握核心部件技术,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机床自主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机床核心部件自给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公司核心主业为高端智能装备业务,定位为“行业领先的高端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优质装备及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司产品门类齐全,涵盖金属切削机床和非金属切削机床领域,是国内同类型企业中技术宽度最广、产品种类最全的企业之一,产品种类包括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雕机、走心机以及型材机等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介绍如下:
五轴高端机床是公司重点培育的种子产品。五轴联动,一次装夹可实现对空间复杂曲面零部件的多面高效、高速、高精度加工,具有节约空间成本、经济实用的特点,相较于普通数控机床,其优势在于加工精度更高,适用于更复杂的加工场景,满足更高效、更动态的加工需求。其中,车铣复合七轴五联动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精密仪器、汽车等行业领域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大型发电机转子、大型船舶螺旋桨、曲轴、叶轮、叶片等高端部件精密加工;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5G通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精密模具、精密部件等零件加工;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船舶、精密模具、汽车等领域的精密模具、精密部件加工;高效型五轴联动钻铣加工中心,主要是针对 3C领域复杂异型结构件的加工,同时该设备在汽车、机车、仪器仪表、轻工轻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中小型箱体、盖、板、壳、盘等零件加工上也可广泛应用。
图 3-2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系列产品 (2)卧式加工中心系列 公司卧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小零件和中大型零件的加工,特别适合于 各种异型零件、高精度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其中,为适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零部件量产 加工需求,公司推出了高性能参数的 J、Q、K系列高速产线型卧式加工中心,灵活应对 包括前箱体(电机壳)、中间壳体、下油路板、减震塔、电控箱体、控制臂、铝制转向 节等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加工。 图 3-3 J、Q、K系列高速产线)钻铣加工中心系列 钻铣加工中心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 3C消费电子、通用机械、人形机器 人等相关结构件的精密加工,已基本实现下游 3C领域核心用户的全面覆盖,沉淀了良 好的品牌口碑,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该产品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 项冠军产品,在 3C领域跻身国产数控机床企业第一梯队。 图 3-4公司钻铣加工中心系列产品 (4)立式加工中心系列 立式加工中心产品是公司通用领域的奠基之作。其中,T-V856S线轨型高速高效立 式加工中心,采用了高精度的滚柱线轨及滚珠丝杠,让机床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可 以实现高速高刚性切削,在人形机器人、5G通讯、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五金、汽 配、医疗器械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系列产品已成为公司明星产品。 图 3-5 立式加工中心 T-V856S
(5)龙门加工中心系列 公司龙门加工中心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精密零件和精密模具的钻、铣、攻、镗、 3D弧面加工,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能源、轨道交通、模具等行业中大型复杂零 件加工。其中,公司着力打造的高速五轴龙门加工中心 G-VU系列机型具备 A/C双摆头, 可实现五轴联动,能对复杂的空间曲面、腔体进行高精度、高效率加工,具备大行程、 强结构、高效率的特点,适用更大工件的精密加工。 图 3-6五轴龙门加工中心 (6)数控车床系列 公司数控车床分为卧式车床、立式车床两个系列,是备受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 零部件企业青睐的机床产品,也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通讯等行业的零部件加工。其 中,数控卧式车床广泛应用于阀体、汽车零部件、中大型阀体类、轴类零件加工;立式 数控车床适用于刹车盘、飞轮、制动毂、减速器等汽车零件、轴承及新能源等行业复杂 的盘类、壳类及短轴类零件加工。 图 3-7数控车床系列产品
(7)精雕加工中心系列 公司精雕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 3C行业(手机、平板、PC、可穿戴设备)的玻璃、 铝塑复合材料、普通陶瓷等材质零部件的加工,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各类小型五金件的 生产加工。 图 3-8多头高速精雕加工中心系列产品
公司除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优质的数控机床产品,还持续加强“一体化的高端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建设,致力于将产品核心竞争力升级为整体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全方位地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针对机加工行业的管理痛点、难点,推出了创世纪“机床云”平台,通过机床设备联网、数据传输、数据计算分析,帮助下游客户实现以“云平台”为依托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管控,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设备快速联网、机床状态监控、刀具寿命管理、故障报警监控、生产自动报工、成本绩效管理等功能,助力客户打造“数字车间”,较大程度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创世纪“机床云”已在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产品中应用推广,并受到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公司针对高端机床推出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虚拟机床,与实物机床各项参数配置完全一致。工件的打样工艺流程可以先在虚拟机床上进行和实际机床操作近乎 100%相似的仿真加工。虚拟机床可实现验证客户加工需求、检查程序的合理性、规避加工撞机风险、提前预知加工效率等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大幅降低工件打样成本。
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推出了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制动、转向系统所需的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根据新能源汽车部件加工需求,灵活推出由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卧式加工中心产品组成的组合方案,以满足特定的加工需求。
公司面向单件散件、小批量多品种以及批量产品的企业推出了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实现无人化生产。自动化柔性线解决方案通过机外装夹,零件刀具自动上下机台,刀具数据库及寿命管理,工件自动纠偏及取数,程序自动传输及执行,生产任务智能化分配执行(线内自动排产),过程监控及生产数据统计,实现产品的快速换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品质稳定性。
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拥有完整的研、产、供、销、服体系,在各价值链环节中采取资源配置与附加值大小相匹配的原则,使内部资源配置达到安全、高效、集约、弹性目标,确保公司业务各关键环节可控,提高价值链整体附加值。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和产品销售与服务环节,以及对技术和经验积累要求较高的精密制造和检测环节,公司积极投入资源、重点布局;对于生产所需核心部件按照供应保障安全、可控的原则,主要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以及多种形式的采购方式获取,未在零部件环节大规模投入重资产及相关人员,有助于减少重资产依赖,降低业务淡旺季和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基于“客户第一、科技创新”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用户需求导向特质的技术研发体系,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应用性研发与前瞻性研发并重,致力于产品综合性能及高性价比产品的技术提升。
公司研发活动围绕“整机+”展开,即以整机研发为基础,积极布局关键部件研发、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等。在整机研发方面,公司基于用户端不断提高的加工需求,持续推动整机加工精度、加工速度、加工效率、稳定性的代际提升。在关键部件研发方面,公司围绕主轴、刀库、B/C轴转台、直角铣头等核心部件进行技术研发,不断推进自主化。同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数控系统的合作开发和二次开发。公司在确保现有产品技术性能的基础上,独立投入资源,加大五轴等高档数控机床的储备与研发。
公司生产采取“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结合的滚动管理模式,管控销售及生产交付;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将特定步骤、工件模块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在精密制造环节,公司依托标准化的制造工艺流程,模块化精益生产,流程化控制,确保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在检测环节,公司拥有专门的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中心和精密测量室,配备先进的进口检测仪器,依托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和成熟的检测流程,经过十余道严格的检测工序,最终确保产品高标准出库。较高水平的精密制造及成熟的检测流程,保障产品的精密性、稳定性、可靠性。
公司通过战略采购、规模化集采、定制化采购、委托加工等多种方式,确保核心部件的稳定供给,实现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交付保障等关键目标。目前,在数控系统、丝杆、线轨、精密轴承等方面,公司主要通过向核心供应商进行战略采购或规模化集采;在主轴、刀库、转台等方面已基本实现自主化;在铸件、钣金等方面,公司通过规模化集采、标准距离配送等方式实现配套供应保障。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在客户分散度较高的区域及海外市场结合公司产品定位、区域市场特点、客户群体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经销模式。
公司聚焦于高端数控机床业务,具有完整的研、产、供、销、服体系,已成为国内数控机床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
3C行业是公司产品应用的优势领域,主要面向手机、平板、PC、Watch等 3C产品相关金属及非金属结构件的精密加工,市场占有率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通过持续技术研发突破,营销牵引和规模化制造,不断推动进口替代,并在产品综合性能、技术水平、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多重优势,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用领域是公司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下游广泛覆盖制造业各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关节、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模具加工、零件加工、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产能、营销等方面投入,集中资源重点打造立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开拓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通用系列产品市场,公司通用领域业务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抗周期能力增强,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公司大力开拓的市场,尤其当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了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款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客户普遍认可,市占率逐年提高。
以五轴产品为代表的高精尖应用市场是公司积极培育的领域。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加速进口替代实现自主可控,公司持续投入五轴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目前已向市场推出多款五轴高端数控机床,并已实现批量交付。
目前,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经济领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利好政策频出,产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公司密切关注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新动向,积极开拓市场,目前已与机器人领域部分客户及其零部件加工厂商展开合作。
3C领域一直是公司的优势领域,拳头产品钻攻机可用于手机、平板、PC、Watch等3C产品相关金属及非金属结构件的精密加工,在技术水平、产销规模、服务能力等方面可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获得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领益智造、蓝思科技、欧菲光、长盈精密等国内消费电子金属结构件龙头企业高度认可,市占率领跑行业。
钻攻机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消费电子行业AI创新引发新一轮电子产品更新迭代,AI手机、XR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电子产品销量增加,导致下游客户扩产带来新增设备产能需求;二是钛合金手机中框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折叠屏手机的普及应用,这类消费电子产品材质加工及外观工艺创新为公司钻攻机带来增量市场需求;三是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复苏周期叠加创新周期的向上趋势中,存量钻攻机设备更新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四是报告期公司拳头产品钻攻机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上述利好因素综合影响,下游消费电子产业需求稳步扩容,2025年上半年,公司拳头产品 3C型钻铣加工中心市场竞争力持续凸显,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8.96亿元,同比增长 34.07%。
公司持续深化海外市场布局,积极推进海外营销网络本土化建设与生产基地规模化运营。报告期内,公司越南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海外生产基地的设立,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降低海外业务整体运营成本,便捷服务海外客户,增强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达 1.61亿元,同比增长 89.45%。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各产品系列整机、核心功能部件、基础共性技术、数控系统应用二次开发等方面资源投入及创新成果转化。公司不断拓宽产品序列,针对新兴经济行业(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的 AI硬件、人形机器人关节及谐波减速器核心零部件、低空飞行器等结构件的加工,推出多款定制化数控机床,并持续升级迭代现有产品序列,实现产品横向和纵向(高端化)拓展。在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方面,持续加大转台、电主轴、摆头等功能部件的技术迭代,持续提升功能部件的自主化水平;在数控系统研发及应用二次开发方面,推出公司特色操作界面及应用,并在部分机型上交付使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6,763.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9.93%。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产品综合毛利率稳步上行,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318.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7.38%。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不利变化。未来公司将立足核心主业,深耕中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在 3C领域、通用领域不断巩固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五轴高端机床赛道,加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经济领域的资源投入,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坚持“技术是根本”的战略定位,重视研发体系建设和研发人才培育,推动研发技术创新,增强公司可持续竞争力。公司具备行业领先且可持续、高质量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依托“一站一室两中心”(深圳市院士工作站、智能精密加工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四个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并在深圳、苏州、西安设有研发中心,吸纳优质人才,围绕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同时在重点技术领域与高校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助力公司高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 2025年 6月 30日,公司共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有效专利 744件,其中发明专利 109件、实用新型 529件、外观设计 106件;累计获得商标 154件,著作权 133件。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要求,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工业制造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加工应用和服务体验,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分别布局了东莞、苏州、湖州、宜宾四个大型自有产业基地,全面覆盖了国内最核心的制造业产业聚集群,并兼顾了供应链、生产(产能)、市场、客户、人才等公司发展最核心的资源需求。公司贯彻“小批量、多品种、快速交付、合理成本”生产经营理念,通过产能重构将湖州基地升级为公司制造总部,打造全国一盘棋,为应对市场增量需求提供强力支撑。2025年,公司越南生产 基地正式投产,大大增强了公司全球制造能力,为公司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可靠的供应链 支持。 图 3-9公司国内产能布局图示
公司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打造了一支具备“敏捷服务、团结协作与目标导向”的高效能营销团队。公司构建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在直销领域,公司细化直销渠道颗粒度,直销团队密集覆盖国内制造业最集中的华东和华南地区,提供快速响应的本地化服务;在经销领域,通过与 100多家优质经销商展开良好合作,覆盖国内外主要客户。在售后服务方面,公司始终秉承“全心全意、及时、高效、低成本、增值,服务好每个客户到永远”宗旨,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本地化售后服务,及时响应客户售后服务需求。
公司始终追求卓越匠心精神,先后荣获“国际信誉品牌荣誉证书”“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深圳质量百强企业”“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质量与品质殊荣。公司核心商标“台群 Taikan”“宇德 Yuken”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品牌,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公司钻铣加工中心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市场份额及客户认可度居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数控机床产品已与比亚迪电子、富士康、领益智造、立讯精密、长盈精密、中国中车、上汽通用、中航工业、宇树科技等诸多知名品牌客户展开良好合作,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公司通过多年积淀已建立供应链四大管控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在计划管控方面,依托强大的客户、市场体系,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建立了极具效率的计划管控流程;在成本管控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成本管理流程,依托规模优势对零部件进行集中大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推进核心零部件模块化,提升不同机型的量产效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在质量管控方面,对上游供应链实行准入机制,打造公司与供应商命运共同体,形成共赢、健康、可持续、可信赖的购销伙伴关系,保证公司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在交付管控方面,缩短原材料采购周期,实施标准化生产,缩短交付周期,提升资产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