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媛)4月17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同期历史新高,有力保障了广大旅客平安、便捷、温馨出行,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服务消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客运能力持续增强。铁路部门用好2024年新开通的线路、车站和新配置的动车组装备,充分发挥高铁成网运营优势,有效提升客运能力。一季度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66列,同比增长7.4%。同时,保持普速列车必要开行规模,持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满足了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旅游列车扩容提质。国铁集团落实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行动各项措施,精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做到“火车向着景区开”,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打造“熊猫专列”“伊春号”“大河之南号”“齐鲁一号”等品牌,与沿线酒店、景区联动,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为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精心组织跨境客运,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7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8.5万人次、同比增长32.2%,开好中蒙、中俄国际旅客列车,促进跨境人员往来和旅游消费。
出行体验不断提升。国铁集团深入开展客运品质提升专项活动,铁路12306推出“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等新功能和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举措,精心组织旅客乘降,动态增加安检、验证通道。120个车站实现联程票旅客站内便捷换乘,37个车站实现出站换乘地铁免安检,89个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99列动车组列车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积极适应国家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为外籍旅客出行提供便利,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366.2万人次、同比增长30%。
据悉,下一步,铁路部门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动态优化旅客运输组织,精心做好五一、端午假期运输工作,持续改善客运服务,努力为旅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行体验,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运输保障。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由衢州市开化县的钱江源园区与丽水市的百山祖园区组成,总面积约747平方公里。
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9日对第一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6月8日,国产人形机器人携手机器狗攀上湖北燕矶长江大桥,挑战在全球最长猫道上行走。
夏日,生机勃勃,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生态心”区域,这里没有人工干预和打理,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日前,位于重庆巫山的五里坡管理中心在科研监测中发现了2个新属共8个新物种,这是继2022年发现4个新物种后该中心在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新物种。